网站首页 >> 文化园地 >> 文章内容

孔子先祖及家乘溯源(6)

[日期:2012-12-17]   来源:齐鲁宋氏文化网-齐鲁宋氏-宋氏协会-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  作者:齐鲁宋氏文化网-齐鲁宋氏-宋氏协会-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  阅读:46[字体: ]

孔子明确赋予以“仁”评价的门下弟子,大概只有颜回。
颜回(姓颜名回,字子渊;又名颜渊),与孔子同为鲁国人。据《论衡.定贤篇》记载:“或问于孔子曰:颜渊何人也?曰:仁人也,丘不如也”。(意思是说:有人或者问孔子,颜渊是个什么样的人啊?孔子答道:仁人啊,我孔丘也比不上他啊)。
又据《论语.雍也第六》载:孔子称赞他“贤哉,回也!一箪(读单)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(意思是说:颜回多么有修养啊,一竹筐饭,一瓜瓢水,住在小巷子里,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,颜回却不改变他那自得其乐的天性。颜回多么有修养啊!)
在同一篇孔子又说:“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,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”(意思是说:颜回啊,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德,别的学生麽,只是短时期偶然想起一下罢了)。
有一次,哀公问:“弟子孰为好学?”孔子对曰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不幸短命死矣,今也则亡,未闻好学者也。”(意思是说:鲁哀公问:你的学生中,那个好学?孔子答道: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,他从不拿别人出气,也从不犯同样的过失。不幸短命死了,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,再也没听说过好学的人了)。
除了对颜回之外,孔子对其他弟子一概不以“仁”字相许之。如《论语》等史料载:孟武伯向孔子询问“仁”,当具体问到他的弟子中,有没有够得上“仁”这一标准的人时,下面记录了两人的一段对话:
孟武伯问:“子路(名仲由,字子路、又字季路,是跟孔子最早、时间最长、也是最贴身的弟子之一)仁乎”?(意思是:子路这个人算得上是个有仁德的人吗?)孔子说:“不知也。”接着孟武伯又问了一遍,于是孔子答道:“由也,千乘之国,可使治其赋也,不知其仁也”(意思是:仲由啊,如果有一个具备千乘兵车的诸侯大国,可以让他去执掌军事一类的工作。至于说他有没有仁德,那我就不知道了)。
孟武伯又问:“求(即冉求,字子有,孔子主要得力弟子之一)也,何如?”(意思是:冉求这个人怎么样,够仁吗?)。孔子曰:“求也,千室之邑,百乘之家,可使为之宰也。不知其仁也”(意思是:冉求嘛,在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,一个拥有兵车百辆的县里,可以让他做县里的长官。至于他够不够仁德,我就不清楚了)。
孟武伯又问:“赤(即公西赤,字子华,又名公西华,也是孔子的著名学生)也何如?”(意思是:公西赤这个人怎么样,够仁吗?)孔子答道:“赤也,束带立于朝,可使与宾客言也。不知其仁也”(意思是:公西赤嘛,有宾客接待时,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立在朝廷上,接待宾客并与宾客交谈。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仁德啊)。
孔子曾说过:“从我于陈蔡者,皆不及门也。德行:颜渊、闵子骞、冉伯牛、仲弓。”意思是说:当初跟从我在陈国、蔡国周游列国的学生,现在都不在我门下了。德行好的学生有颜渊、闵子骞、冉伯牛、仲弓。(详见《论语。先进十一》)。孔子还说过:“孝哉,闵子骞!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。”意思是:孝顺啊,闵子骞!人们对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,从来都没有异议。
孔子还十分赞赏他的弟子公冶长,虽然公冶长正在坐牢,但孔子认为他虽在牢狱之中,“非其罪也”(即:不是他的过错),反而将自己的女儿许配公冶长为妻。孔子也十分赞赏他的另一个弟子南宫适(即南容),说他“君子哉若人!尚德哉若人!”(意思是:这个人啊!是君子!这个人啊,崇尚仁德!(详见《论语。宪问十四》);并将他哥哥的女儿许配南宫适为妻。
但是,孔子并没有将上述弟子称之为“仁”。
孔子还对子产、晏婴等他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人物,给予了很高的评价;但也并没有以“仁”相许。可见,孔子是不会将“仁”这个被他视为至高无上的字眼,轻许任何人的。
孔子在强调“仁”的同时,也特别注重“恕”。他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名言,就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据《论语。卫灵公》记载:有一次,弟子子贡请教孔子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(意思是:有没有可以值得一个人一辈子都始终不渝地躬身奉行的一句话?)孔子答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(意思是:它就是‘恕’啊!自己不想要的,也不要强加于别人。)这就是孔子那句名言的来历。
围绕着这句话,子贡说过;“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,吾亦欲无加诸人”(意思是:我不希望别人把事情强加在我身上,我也不打算把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)(详见《论语。公冶长》)。《中庸》则重申道:“忠恕违道不远,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”其立意皆一脉相承。同时,也是孔子所倡导的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(意思是:仁德的人,自己想站立起来,首先要使别人也能站立起来;自己做到通达事理,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)思想的翻版。总之,这也是孔子学说中,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时,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和底线。
孔子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这句名言,在1993年9月联合国于美国芝加哥会议通过的《全球伦理宣言》中,作为唯一的、最简明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句圣人伦理语录,被推荐引用成为《全球伦理宣言》的核心理念。同时,作为联合国向全世界倡导的共同遵守的伦理格言,已传播、推广于全人类。
其四、孔子一生敬君子而远小人
纵览《论语》《孔子家语》等记载孔子言行的古籍,孔子一生评论君子与所谓小人的言论,比比皆是。大体辑录如下:
1、人不知而不愠(读晕),不亦君子乎!(意:别人不理解,也不恼怒,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很高的君子吗?)。
2、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(意: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工作,只要基础的东西建立了,大道理也就由此而产生了)。
3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(意:君子心胸开阔,坦荡大方;小人经常局促忧怨愤恨;说长道短,喋喋不休,拨弄是非)。
 

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