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> 宋氏名人 >> 文章内容

《宋氏源流》选载·历代宋氏名人(四)

[日期:2016-02-29]   来源:齐鲁宋氏文化网  作者:齐鲁宋氏文化网-   阅读:260[字体: ]

(5)、宋金元时期

 

53、蛮州都总管宋景阳

 

宋景阳(911-987年),原籍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唐朝著名宰相宋璟的第十世孙。父亲宋绍庚,曾任后唐国枢密使,祖父宋元弼,唐朝末年任枢密使。宋景阳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投军,在舅父李克用帐下任参府。在协助表兄李存勖(读许xu)征伐后梁、后汉等军事活动中,屡立奇功。北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北方后,开宝八年(公元975年),宋景阳奉命率领他的几个儿子和部队,出征西南诸蛮割据势力,先后平定广西壮族、黔南(今贵州都匀地区)、蛮州苗族、布依、仡佬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地区;此后,又有苏、蔡、周、赵、高、兰、南容等七个部落大族归降。北宋朝廷封宋景阳为蛮州总管府都总管、宁远军节度使,统辖黔粤(贵州、广西)等广大西南地区,成为雄霸一方的大领主。北宋太宗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,宋景阳因病去世,终年七十六岁,死后被追封太尉,谥号“忠诚”。

宋景阳有七子一婿:存孝(大谷龙司总管)、存悌(武德郎)、存忠、存信(武议郎)、存礼(征南将军)、存义(忠威将军)、存廉(平蛮金统大将军)、存耻。世代为官,人丁兴盛;成为黔南望族,宋景阳被尊奉为宋氏入黔始祖。

 

54、邢国公宋偓(河南宋氏):

 

宋偓(读我wo),河南洛阳人;祖父宋瑶,官至唐天德军节度使,兼中书令(宰相)。父亲宋廷浩,娶后唐庄宗李存勖(读许xu)之女义宁公主,曾历任石州、原州、房等州刺史,兼御史大夫。因与叛军作战而战死。

《宋史。宋偓传》载:宋偓十一岁,就因父亲的功绩荫庇封为殿直侍奉官。后来娶后汉高祖刘暠(读高gao)的女儿永宁公主,被封为驸马都尉、右金吾卫大将军;授昭武军节度使,镇守滑州。正值唐宋及五代十国政权交替战乱时期,后来宋偓归降了后周,被封为左监门卫将军。史称:他武略胆识超人,曾为救后周世宗,射杀猛虎“一箭而毙”。赵匡胤(宋太祖)代后周称帝后,宋偓升任忠武军节度使、定国军节度使。他辅佐赵匡胤在平定太原、幽州等战役中,立下了战功。被加封右卫上将军、同平章事(宰相),加爵邢国公。宋偓死后被追赠侍中,谥号“庄惠”。

 宋偓的长女,被宋太祖封为皇后,即孝章皇后。宋偓的幼女,是著名宰相寇准的妻子。宋偓的儿子中,有长子宋元靖,官至供备库使(掌管国库的长官);次子宋元度,官至供备库副使;三子宋元载、四子宋元亨,同时官至左侍禁(武官,又称忠训郎)、閤(读合)门祗侯(朝廷礼官,掌朝会典礼礼仪等)。史称:宋偓家族“近代贵盛,鲜有其比”。

 

55、孝章皇后

 

宋偓的长女,于开宝(公元968—976年)初,被宋太祖封为皇后。宋偓的幼女、孝章皇后的妹妹,是著名宰相寇准的夫人。

《宋史·后妃传》记载,孝章皇后十七入宫,性柔顺好礼,每帝视朝退,常具冠帔候接,佐御馔(陪皇帝吃饭);足见夫妻相敬如宾。本人生母为后汉永宁公主(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);其父宋偓是后唐庄宗外孙,其生母为后唐义宁公主。宋家可谓三朝国戚 

开宝九年(公元976)十月十日夜,太祖赵匡胤突然暴病驾,成为“烛影斧声”一大历史疑案。此后皇弟光义位为太宗,赐她尊号为开宝皇后”。至道元年(公元995)四月,四十四就去世了,追封谥号孝章皇后”。史书上说,从此,孝章皇后家族与太祖赵匡胤的后人,受到不公平待遇,逐渐淡出。后来史家多有评论 ,认为太宗赵光义薄情无义,并为孝章皇后鸣不平等等(详见《宋史》等相关记载)。

  

56、宰相宋琪

(?—996年)字叔宝,幽州蓟(今北京大兴)人。契丹会同四年(941)中进士,署寿安王侍读。赵延寿节镇幽州,辟为从事。赵赞领河中节度使时,署为记室。周世宗淮南时,从赵赞出征,以功特加散大夫。宋初,赵赞连移寿阳、延安二镇,皆引为从事。宋太祖乾德四年 (966),召拜左补阙、开封府推官。后陇州知州开宝九年,为护国军节度判官。太宗即位,召补阙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,授太子洗马,迁太常丞,出知大通监。七年(982),授兵部员外郎通判开封府事。次年擢左谏议大夫刑部尚书参知政事(副宰相)。十月,赵普出镇南阳,与李昉同拜平章事(宰相)。九年 (984),加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。宋太宗雍熙二年(985)罢守本官。端拱元年(988),拜吏部尚书至道二年(996),拜右仆射(宰相)。同年卒,时年八十岁。赠司空,谥惠安

 

57、状元宋准

 

(938—989年)开封雍丘(今河南杞县)人,字子平。宋太祖开宝六年(973)癸酉科状元。癸酉科考官为翰林学士李昉,擢宋准为第一名,贡士徐士廉击登闻鼓,状告李昉在录取上徇私用情。太祖震怒,亲召宋准于殿上复试。太祖见宋准相貌英俊,聪敏迅捷,非常赞赏,认为就应是这样的人夺魁,遂复钦定宋准为第一宋准便成为宋朝殿试产生的第一位状元。开宝八年(975年),宋准受诏修定诸道图经;不久又奉命出使契丹。第二年,南平军改为南平州,宋准为知州,加著作佐郎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,迁著作郎,通判梓州。回朝后参与编辑文献。兴国八年,主持贡举,出为河北转运使。雍熙四年(987年)患病,迁金部郎中,免知制诰。端拱二年(989年)病逝,享年五十一岁。 

 

58、兄弟同榜状元宋庠(江夏宋氏)

 

宋庠(读详xiang)、宋祁(读启)兄弟的祖上,就是隋朝迁居江夏安陆(今湖北安陆县)的京兆宋氏一支;其后裔宋圯(读异),举家迁居河南雍丘(今商丘民权县;也说河南杞县);曾任荆南节度推官(节度,即节度使,隋唐时边防地区的都督“使持节”者称节度使;宋朝则收回兵权,只作为将相的荣誉衔授予;推官为辅佐官,掌管刑狱等)。宋圯长子宋庠、次子宋祁,于北宋天圣年间,兄弟双双考中同榜进士,而宋庠中状元名列第一。史载:本来以文章策论和殿试成绩,皆以宋祁为第一名。但后来朝廷审议时,认为弟弟名字列榜于兄长之上,有失封建礼法;因而才改为宋庠为第一名状元。所以,兄弟双状元之名,曾轰动京城。

    宋庠(曾名宋郊,996-1066年),河南雍丘(今商丘民权县,也说河南杞县)人,字公序;宋朝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、诗人。曾任太子中允(东宫属官,六品)、史馆修撰(掌管国家史馆、编撰史书)、观文殿大学士兼河南知府;官至工部侍郎、枢密使(掌管枢密院,负责军国政要机密等);兵部尚书(兵部相当于国防部,尚书即部长)、同平章事(宰相)。封莒国公;并以加司空衔退休。死后追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“元宪”。宋英宗皇帝亲笔题赠墓碑曰“忠规德范之碑”。有《宋元宪集》传世。

宋庠之子宋充国,官至太中大夫。他的孙子宋乔年,字仙民;官至集贤殿修撰、开封尹、河南知府、龙图阁学士。死后谥号“忠文”。

 

59、兄弟同榜状元宋祁(江夏宋氏)

 

     宋祁:字子京(998年-1061年);宋朝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。曾任大理寺丞兼国子监直讲、翰林侍读学士、史馆修撰;与欧阳修等合著《新唐书》;并多次上书皇帝,策论国是,建言献策,多被采纳。后升吏部侍郎、龙图阁学士;官至左丞(副宰相)兼工部尚书(工部为中央掌管工程、水利、交通、屯田、园林、工匠等机构,尚书即部长)等职衔。死后追赠尚书;谥号“景文”。有《宋景文集》等著作传世。

     宋祁次子宋师贤,在抗击金兵入侵中,以军功授荥阳卫屯军总督。北宋南迁后,他多次要求出兵收复失地,但不被采纳。后来携家定居常州东南塘门,教子读书。

 

60、父子龙图阁学士宋绶(广平宋氏)

 

宋绶,字公垂;赵州平棘(读几;今河北赵县)人。其父宋皋(读高),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。史载:宋绶自幼聪慧,赐进士出身;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、中书舍人、河南知府、工部侍郎、礼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参知政事(副宰相);并先后授龙图阁直学士、资政殿大学士等职衔。死后追赠司徒兼侍中。谥号“宣献”。 

  

 61、父子龙图阁学士宋敏求(广平宋氏)

 

宋绶之子宋敏求,字次道(1019-1079年);宋朝宝元年间赐进士及第;曾任集贤院校理、史馆修撰;官至亳州和绛州知府;龙图阁直学士等职。死后追赠礼部侍郎。他藏书丰富,又勤于著述;曾补著唐武宗以下六世《实录》一百四十八卷;又参入《新唐书》等史志编修;本人有《春明退朝录》等著作流传于世。宋敏求的族弟宋昌言,字仲谟;在担任都水监丞期间,治理黄河有功,被司马光举荐担任开封府推官;后升任少府监(掌管铸钱、军械和服饰、器物等制造)等职。 

 

62、枢密副使宋湜

 

宋湜(9501000字持正,京兆长安人。自幼好学美文词,善谈论,又晓音律,妙于弈棋,书法遒媚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进士。曾任将作监丞梓州通判、右赞善大夫礼部员外郎。至道元年(995年)为翰林学士咸平元年(998年)累官至给事中枢密副使。跟随宋真宗北巡,澶州(今河南濮阳)年五十一岁,号“忠定”,追吏部侍郎;后又加赠刑部尚书。著有文集二十卷,宋史本传传于世。宋湜的曾祖父宋择,曾任牟平令。祖父宋赞,曾任万年令。父温故,至左补阙;温舒,至职方员外郎。 

 

63、礼部尚书宋白

 

(936年-1012年),字太素,一作素臣,河北大名人。建隆二年(961年)擢进士第乾德初(963年)授著作佐郎太宗擢为左拾遗兖州知州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),任史馆修撰、改集贤殿直学士,不久任翰林学士。三次主持科考,名士苏易简胡宿李宗谔等皆出其门史书上说宋白学问宏博,参与编修《太祖实录》,与李昉共同主编《文苑英华》,为四大书之一书编成后,官至礼部尚书致仕(退休)死后追封号“文宪”,加赠左仆射(副宰相) 

 

64、龙图阁学士宋乔

 

(?—1113年)字仙民,宰相宋庠之孙。父充国,官至太中大夫。乔年曾任提举开封县镇、府界常平,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赐进士第,加集贤殿修撰、京畿转运副使,进显谟阁待制,为都转运使,开封尹,以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(知府)。政和三年(1113年)卒,年六十七,追封号“忠文

 

65、忠毅大夫宋昭

   字子朗,祖籍河南商丘,北宋末年,因明经孝行被举荐入太学(又称国子监,国家最高学府),授内舍直学,先后任朝散郎、陕州府通判、江南提举等职。徽宗宣和四年(公元1122年),因上书宋徽宗,坚决反对权臣童贯、王黼(读甫fu)等对敌国辽、金采取的误国殃民政策。从而触怒童贯、王黼,遭到诬陷迫害,先将宋昭撤职,随后编管(下放管制)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)。宋昭以讲学、赋诗、补注经史安度晚年,享年八十五岁。到南宋宝佑三年(公元1255年),理宗皇帝颁发诏书,为宋昭平反昭雪,并追赠宋昭为左朝散大夫,追封谥号“忠毅”,同时赐田百亩,以供祭祀。宋昭被尊奉为海州宋氏肇基始祖。

66、翰林学士宋彦德

 

字济民,山东滕阳(今微山县欢城镇鹅庄)人。淳熙年间进士,先后任滨州(今山东滨州)知州、翰林学士。为官清廉,因年迈告老还乡,定居微山鹅庄。

 

67、法医祖师宋慈:

 

宋慈,字惠父(1186-1249年);南宋建阳(今福建建阳)人。曾任广东、湖南提点刑狱官(掌管刑狱),在负责办案勘察过程中,注重实施法理检验。他根据办案实践,并参考了宋朝及以前法医方面的经验,再加上自己曾四任法官的体会;于1247年编成《洗冤集录》五卷,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,至今被当做教科书受到法医界推崇。

68、礼部侍郎宋之才

   字廷佐(1090-1166),北宋末温州平阳(今浙江平阳县)人。徽宗政和八年(1118年)进士,先后任京兆府学教授、考功员外郎、礼部侍郎、吏部侍郎等职。公元1144年出使金国,金熙宗接见时,因辩才出众,不辱使命,受到赞誉。死后被追封少师,谥号“文简”。

69、起义领袖宋江

    山东菏泽郓城人,北宋徽宗(1101-1126年)年间水泊梁山(今山东梁山一带)农民起义军一百担八将首领。因仗义疏财,乐善好施,被称为“及时雨宋公明”。因施耐庵的小说《水浒传》而闻名于世。

70、左榜状元宋本

1281—1334年)字诚夫,大都人今北京市元史列传载:宋本于元英宗至治元年(1321年)高中赐进士第一(状元);授翰林修撰。泰定元年(1324年)除监察御史,以敢言称。元统二年(1334),累转为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。是年,卒于官(死在任上),谥号“正献 著有《元史本传》行于世。(读囧jiong,字显夫,泰定元年(1324年)进士第,授校书郎,累官至翰林直学士,死后号“文清。褧尝(曾)为监察御史,于朝廷政事,多所建明。其文学与本齐名,人称之曰二宋

71、元朝宰相宋子贞

周臣,潞州长子(今山西长治长子县)人。自幼好学,擅长词赋。金末,潞州乱,子贞宋将彭义斌征召安抚司计议官。义斌殁,子贞率余部东平行台严实,任为详议官,兼提举学校。北宋亡后大批饥民北许多饿死;他多方赈救,救活了不少灾民;他还选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委任以职,招揽了不少人才。 1235年,宋子贞被任为行台右司郎中授参议东平路事,兼提举太常礼乐。子贞作新庙学,延请进士康晔、王磐为教官,招致生徒百人。中统元年(1260年),授益都路宣抚使;后拜右三部尚书 ,翰林学士参议中书省事他曾上书陈述“便宜十事建议选拔人才,以德治国;并奏请班俸禄定职田等;受到重视不久升任中书平章政事(宰相)。晚年辞官后,元太宗经常到他家询问国事。 其渤,字齐彦,有才名,官至集贤学士

 

72、中奉大夫宋瑄

 

 河南滑县人,系广平宋氏、唐朝著名宰相宋璟的后裔;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的曾祖父。元朝时期,曾任河北和江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(即元朝行省的最高长官),死后追赠中奉大夫。

 

73、户部尚书宋寿卿

 

字崇禄,(1263-1348年),宋瑄之子,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的祖父。元朝任中奉大夫(朝廷文职散官,四品)、山西道行御史(御史为监察长官)、侍御史(御史中丞的副职)、户部尚书(朝廷掌管财政、税赋、户籍、民政等长官,尚书即部长)。死后追封魏国郡公,谥号“忠肃”。

 

74、行省总管宋信

(?—1348)江西吉水人。《文登县志》记载:其十七岁时即通过科举而入仕途,元顺帝至正年间(13411368) 官至“胶东行省丞相”(元至正年间胶东半岛曾置胶东行省,后又改置般阳路,辖登州莱州),东莱般阳路总管。元明宗天顺元年(1329)辞官仆居文登县宋村(今山东文登市宋村镇南),为胶东宋氏一世祖长孙宋贵诚,元末任袁州路(今江西宜春)总管府判官校尉,后般阳路登州府判官

 

75、刑部尚书宋文瓒

字子章,河南裕州今河南方城人,历江浙都事、中书右司都事、江浙左右司郎中、大宗正府郎中、礼部侍郎、杭州路总管、山东都转运使、刑部尚书、大都路总管、两淮盐运使。

76、诗人宋沂

   字子兴,元朝清江(今江西樟树)人。文宗时(1328-1332),任艺文监令史。至正五年(1345年)任两淮屯田府知事。他是元朝著名诗人,有《春咏亭稿》一卷收录《元诗选》,流传后世。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相关评论